
“在希望的田野上”施光南经典作品音乐会上演(图)
津派文艺精品 赞美伟大时代
图① 曲芮金演唱《洁白的羽毛寄深情》。
图② 陈姝演唱《山鬼之歌》。
图③ 王泽南演唱《我的祖国妈妈》。王津 摄
天津歌舞剧院原创剧目“在希望的田野上”施光南经典作品音乐会,昨晚在天津大剧院音乐厅倾情上演。本场音乐会是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北方演艺集团主办的“百戏迎春万象新——天津市2023年新春演出季”的活动之一,也是天津歌舞剧院2023年首场重点演出。全场观众一同欣赏了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创作的优美旋律和动人歌曲。
施光南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先后在天津歌舞剧院、原中央乐团从事音乐创作。他一生创作了歌剧、舞剧、电影音乐、艺术歌曲等大量不同风格、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其作品雅俗共赏、旋律优美、朗朗上口,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他的作品饱含着对党、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深深的爱恋和祝愿,讴歌了伟大的时代和美好的生活。他用炙热的情感谱写出催人奋进的时代之歌,他的不朽作品传遍五湖四海,响彻中华大地。
昨晚,根据施光南创作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洁白的羽毛寄深情》改编的管弦乐前奏曲《希望》拉开音乐会的序幕,昂扬清新的旋律令人振奋。随后,歌剧团歌唱演员分别演唱了施光南不同时期创作的优秀作品,其中既有脍炙人口的《洁白的羽毛寄深情》《我的祖国妈妈》《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祝酒歌》,也有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电影插曲。
音乐会特邀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小提琴演奏家谢楠与天歌交响乐团合作,共同演绎小提琴与乐队幻想曲《瑞丽江边》。《瑞丽江边》和施光南作品回顾管弦乐联奏《在希望的田野上》两首作品均为世界首演,邹野为乐曲配器。施光南两部歌剧《伤逝》和《屈原》昨晚也同台唱响,前者深情甜美,抒发了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后者则展现了剧中人千回百转的内心世界。
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可以说是作曲家施光南作品的最佳诠释者之一,这对黄金搭档创造了诸多永恒的经典,唱出了人民的心声。关牧村的出场也让音乐会掀起高潮,她演唱了《多情的土地》和《打起手鼓唱起歌》,醇美圆润的音色,细腻精准的演绎,赢得现场观众久久不息的掌声。关牧村在演出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东方演艺集团艺术家的回信中再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动摇。作为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以大量优秀的文艺创作,真诚诠释了文艺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民。他的音乐深深打动且长久留在观众心中,是我们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榜样与力量。“演绎施光南老师的作品是我文艺创作的高峰,他的音乐充满正能量,永远热爱人民、服务人民,是文艺工作者永恒的艺术方向,我们要把最美的歌声献给伟大的人民、伟大的时代。”
昨晚的音乐会由天津歌舞剧院艺术总监、指挥家李飚执棒。他的指挥情感充沛、沉稳大方、激情四溢,率领天歌交响乐团将施光南历久弥新的作品献给全场观众。整场演出高潮迭起、掌声阵阵,资深节目主持人管军和苗青担任本场音乐会的主持。
连日来,天津歌舞剧院组织全体演职人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家们的回信,把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到工作岗位上和艺术创作中。天歌深入贯彻天津市委、市政府的各项要求,积极落实天津市2023年新春演出季活动,结合此次舞台创作将其打磨成为一台津派文艺精品,带到全国各地,呈现给更多观众。
“百戏迎春万象新——天津市2023年新春演出季”将持续至2月中旬,本市文艺院团精心挑选优秀剧目100余场,将在全市各大剧场精彩呈现,在充分全面展示市属文艺院团艺术创作的深厚底蕴和创新创造活力的同时,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文化发展和繁荣。
(今晚报 记者 高丽)
来源:天津文学艺术网
